![]() |
近两年,“真是醉了”的网络语很流行,它是一种宣泄,很受年轻人的追捧。似乎说再多的话语,一句“真是醉了”就足以表达他们心中的想法。
像网络上那些因一言不合就说“真是醉了”的年轻人一样,现在大多数人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,也没能深刻地思考一件事物的本质。有的装作什么都知道的样子,然后对某件事物妄加评论,甚至有时候连他自己也感觉“真是醉了”!
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“醉”呢?
“醉”是一种乡愁。元代文学家许有壬写道:“清霜醉枫叶,淡月隐芦花”。一个“醉”字不仅将那凄美、苍凉之景描绘得淋漓尽致,还道出了诗人那羁旅之愁、思乡之情。李白的“举杯邀明月,对影成三人”更是表达了对亲人无比的思念之情。是啊,那些羁旅他乡的游子,每当看到一些令他们颇有感触的景物时,怎能不使他们回想起家乡的一草一木呢?怎能不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情呢?这“醉”,“醉”得大梦初醒,“醉”得酣畅淋漓。
“醉”是一种风度。诗仙李白的“烹羊宰牛且为乐,会须一饮三百杯”,正表达出诗人对黑暗势力的痛恨之情。时光流逝,如江河如海一去无回;人生苦短,看朝暮间青丝白雪;其实生命看起来如此的渺小,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,但唯有金樽美酒可以解忧愁。李白式的悲哀则是:悲而能壮,哀而不伤,极愤慨而又极豪放。所以,也就有了“天生我材必有用,千金散尽还复来”的感慨。这“醉”,“醉”得孤高自傲,“醉”得豪情满怀。
“醉”是一种修养、一种境界。欧阳修被贬官后,把政治失意,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中。因此也就有了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的感叹。是啊,只有眼前这美景能够使人心情舒畅,也有只有这酒“醉”可以暂时忘却被贬的抑郁心情。这何尝不是一种“醉”呢?寄情山水,抒发自己高洁而豁达的心境。
“醉”字,在古人笔下,无不散发着它本色的光芒,流露着它深远的意境。而那些高呼着“真是醉了”的年轻人们,他们所表现出的是真正的“醉”吗?答案是否定的。他们只认识到了“醉”字消极而又世俗的一面,并没有领悟到它自身所独有的魅力。所以,请摘下伪装的“面具”,露出最真诚的微笑;请走出黑暗而狭小的心灵空间,感受阳光的温暖与惬意;请打破眼前的屏障,以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人。
“醉”就是内心里的那份质朴与纯真;“醉”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关怀;“醉”就是在一点一滴中流露出满满的真情。“醉”不需要时时刻刻去表达,而是将它握在手里,放在心里。这就是“醉”的最高境界!